新疆汇合无缝钢管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注册资金500万元人民币,公司位于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北方钢铁国际物流园A区5号楼。公司前身是新疆汇合钢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注册资金2000万元人民币。公司主营无缝管,常备库存在万吨以上,年销售额近5亿元,其中无缝管销量占疆内市场50%以上的份额。

目前,我公司与内地八十多家钢厂及本地优良厂商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已发展用户五千余家,公司拥有优良的服务体系,强大的仓储和运输能力,逐步成为营销的重要渠道。公司被新疆中恒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授信为A级资信单位,是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上市公司的优秀供应商。

公司库房位于王家沟钢材市场园区内,位置优越,装卸便利,交通顺畅,交货期快,质量可靠,价格公道。

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产品质量为基础,以客户服务为宗旨,来提升企业形象,做到客我两赢,成为行业精品民营企业之一。

17+
多年销售经验
80+
多家优质厂商
A
A级资信单位
多数客户安心的选择-新疆汇合
01
优质原材
精心制作,壁厚差小,长度标准,定尺切割,坚持精巧做工,切面平整无毛刺,坚固耐用,不易变形。
02
高质量产品
精心制作,壁厚差小,长度标准,定尺切割,坚持精巧做工,切面平整无毛刺,坚固耐用,不易变形。
03
优质厂商
精心制作,壁厚差小,长度标准,定尺切割,坚持精巧做工,切面平整无毛刺,坚固耐用,不易变形。
04
万吨库存
精心制作,壁厚差小,长度标准,定尺切割,坚持精巧做工,切面平整无毛刺,坚固耐用,不易变形。
在线咨询/电询
商议确定制作要求,如材质品型
1
核算报价
确认产品及型号,针对产品进行报价核算
2
签订合同
买卖双方签订正式合同并且需要支付定金
3
查看样品
为保障双方利益需现场查看产品
4
快速发货
根据需求快速处理产品快速发货
5
服务完善
提供完善的服务保障您的权益
6
行业资讯
企业资讯
22
12月
2024
加快人工智能赋能钢铁行业研讨会在苏州举办
12月12日下午,在2024第四届工控大会召开期间,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东北大学共同主办的加快人工智能赋能钢铁行业研讨会在苏州举办。 研讨会现场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梅敏,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敏,东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徐峰,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钢铁工业处处长张晓辉,以及鞍钢、涟钢、湘钢、宝钢梅钢、河钢、江苏共昌轧辊、宝银特材、河北永洋等钢铁企业代表,华为矿山军团、上海宝信、杭州和利时、中控技术、中国联通、华龙讯达、中科时代等服务商代表,冶金工业出版社、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等单位代表共聚一堂,共商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 论坛由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可靠测评共性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总经理杨学志和东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徐伟共同主持。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梅敏致辞 梅敏在致辞中表示,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产业,在保障工业增长和经济运行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梅敏认为,钢铁行业应以创新为引领,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在当前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与钢铁行业的深度融合成为推动产业变革的关键课题。钢铁行业需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充分挖掘海量生产数据的价值,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预测与优化,构建数据模型,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东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徐峰致辞 徐峰致辞中表示,东北大学在钢铁领域深耕多年,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人才资源,以王国栋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团队在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有力推动了钢铁行业的技术进步。他认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发展的当下,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这不仅是应对市场竞争的需要,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东北大学将紧跟技术潮流,加大在钢铁数字化领域的科研投入,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协同发展,积极与国内外各方开展合作,共同攻克智能化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为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发表观点 王国栋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当前社会发展和钢铁行业变革的关键因素,尤其在材料科学领域,其对揭示材料内部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他深入剖析了我国钢铁行业现状,并指出在数字时代,钢铁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通过“数字换脑,模型换代”,借助人工智能赋能,突破传统局限。他详细阐述了如何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钢铁行业,特别是在工业控制模型方面,他认为应将大数据、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工控型模型,改造传统过程控制模型,建立数字孪生模型。他进一步表示,钢铁行业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应注重数据治理,确保数据质量,同时结合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和技术,推动人工智能在钢铁行业的广泛应用,实现从传统生产模式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跨越,为钢铁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模式和竞争优势。 “钢铁行业人工智能赋能中心”签约仪式 会议期间,举行了“钢铁行业人工智能赋能中心”签约仪式,朱敏与徐峰共同签署合作协议。该中心的成立将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包括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形成强大的合力,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钢铁行业的研发、应用与推广。通过建立这样一个创新平台,有望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为钢铁企业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助力企业在智能化转型道路上取得更大突破。 《数字钢铁关键技术丛书》(第一批)发布现场 随后,《数字钢铁关键技术丛书》(第一批)在会议现场进行发布。徐峰、冶金工业出版社副总编辑刘小峰、王国栋、朱敏共同按下启动按钮,开启丛书仪式。该套丛书由王国栋院士主编(规划出版42本,第一批已出版9本),东北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团队和众多业内权威专家共同参与编写,旨在为钢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全面、系统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丛书围绕“矿-冶-铸-轧-材”钢铁生产全流程,不仅提出了“数字钢铁”架构,解决了钢铁生产过程中的“黑箱”问题,还通过大量工业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为钢铁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数字化转型路径。该套丛书的出版得到了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并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 研讨会现场,多家企业代表分享了各自在智能化转型道路上的宝贵经验与深刻见解。与会代表分别介绍了企业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实践探索历程、战略举措、取得成效等,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同时也指出,钢铁行业在人工智能应用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并期待各方共同努力,推动行业发展。 服务商代表们围绕钢铁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解决方案及实践案例,分享了各自的创新技术、应用经验以及在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相关探索和解决方案等,为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全面的思考视角。 此次研讨会为钢铁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方向,有力促进了政产学研用各方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编辑:张雨恬  来源:中国财富网
MORE
22
12月
2024
双碳背景下废钢在炼钢中的合理利用
 1 前言   废钢是钢铁制品使用后报废回收的钢铁材料、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钢铁材料应用中的加工下脚料等的总称。废钢是可再生绿色资源,也是钢铁工业不可或缺的铁素资源。废钢在钢铁行业的使用避免了从矿石开采、选矿、烧结、炼铁等一系列高碳排放环节,每使用一吨废钢可减少1.5~1.6吨二氧化碳排放,减少能源消耗350kg标煤。因为废钢的降碳属性,废钢的利用对中国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以及“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 废钢的利用现状   废钢的使用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现在用于转炉的废钢量约占70%左右,用于电炉的废钢约占30%左右;转炉的废钢比平均16%左右、电炉的废钢比平均60%左右,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由于废钢供应不足,价格高,经济性差,造成电炉配加大比例的铁水。见下表   2016年⁓2023年钢铁行业废钢总消耗、转炉消耗、电炉消耗   3 废钢用于长流程和短流程炼钢中的碳排放情况   为落实“双碳目标”,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将积极培育发展绿色生产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纳入钢铁排放行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进一步驱动企业低碳转型,促使钢企主动减少碳排放,钢铁冶炼中转炉炼钢和电炉炼钢必将争夺拥有低碳属性的废钢资源。   3.1 废钢用于转炉长流程和电炉短流程中的碳排放分析   1)转炉炼钢和电炉炼钢在不同废钢比条件下的碳排放计算   计算前提条件:   计算结果:   当前,转炉炼钢企业都在努力提高废钢比,通过采取废钢预热、加入补热剂、铁水运输环节采取保温措施提高铁水温度、优化转炉冶炼操控等措施,废钢比大幅提升,据报道先进企业废钢比已达到50%的能力,许多企业转炉废钢比已达到40%左右。当转炉废钢比提高到35%时碳排放相当于电炉45%的废钢比的碳排放。从上表中显示,废钢比由35%增加至45%,转炉长流程工序碳排放由1116kg/t降低至0.933kg/t,即废钢比增加10%,钢前工序(从铁矿石到粗钢)碳排放降低约16%。   2)100kg废钢用于转炉和电炉中的CO2排放量计算   现在废钢供应量不足,转炉与电炉争夺废钢,从经济性和供应量上不能支撑电炉全废钢冶炼,电炉的产能利用率也比较低。以下计算废钢应用到转炉和电炉中的降碳效果。   按照废钢熔化耗热进行计算,计算如下:   ⑴ 计算条件   ⑵ 计算过程:   ①每kg废钢熔化耗热=废钢熔化热+熔化潜热   =0.65×(1500-25)+270=1228.75kj/kg.   ②100kg废钢在转炉中熔化,按照用焦粉作为补热剂,耗用焦粉量为:每kg废钢熔化耗热/(转炉的热效率*焦炭热值)=1228.75/(0.75×28×1000)=0.0585kg/kg.   用补热剂(焦粉)后吹氧量增加:焦粉量×22.4/12   =0.0585×22.4/12=0.1092m3/kg。   每100kg废钢在转炉中熔化时,其CO2排放量为:   100×0.0585×3+100*0.1092×0.5346=23.4kgCO2.   ③100kg废钢在电炉中熔化,按照用电熔化,耗用电量为:每kg废钢熔化耗热/(电炉的热效率*电的热值)=1228.75/(0.70×3.6×1000)=0.0487kwh/kg。   每100kg废钢在电炉中熔化时,其CO2排放量为:   100×0.487×0.841=41kgCO2。   转炉废钢比40%,碳排放相当于电炉废钢比50%的碳排放;100kg废钢用于转炉碳排放比用于电炉碳排放低17.6kgCO2。因此,废钢供应量不足时,废钢用于转炉更有减碳优势。   4 在未来不同的阶段合理利用废钢,发挥废钢减碳优势   钢铁行业的发展背景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正经历从增量到减量的转变,正进入减量提质发展阶段,废钢资源量逐步增加,粗钢产量将逐步减少。   4.1 2025年⁓2035年,废钢利用情况   至2035年,粗钢产量8亿吨,用于钢铁冶炼的废钢量约3.96亿吨,转炉炼钢按废钢比35%考虑,转炉消耗废钢2.36亿吨,电炉消耗废钢1.6亿吨。随着钢铁企业碳排放纳入碳交易,转炉工序将大幅提高废钢比,废钢资源争夺更激烈,废钢价格会更高,电炉全废钢冶炼的经济性面临更严峻压力。   4.2 2036年之后,电炉炼钢产能快速增加   由于粗钢产能逐年降低,废钢供应量逐年增加,转炉钢产量快速降低,电炉钢产量迅速增加,2036年之后电炉也将进入快速建设期,满足充分利用废钢资源的需求。预测2025年⁓2050年粗钢产量、转炉钢产量、电炉钢产量如下图   4.3 预测2025年⁓2050年钢铁行业CO2排放和电炉钢比   随着钢产量需求下降和废钢供应量的增加,在废钢供应充足的形势下,废钢价格会随之降低,废钢在钢铁行业消费量增加,特别是在2035年后电炉钢比会快速增加,钢铁行业的CO2排放随之降低。   5 小结   废钢作为可循环利用的铁素资源,提高废钢比例,能够大幅降低CO2排放和综合能耗,具有较高的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   当前废钢资源短缺,充分利用废钢的降碳属性,提高钢铁行业整体的废钢比。转炉长流程利用废钢与电炉短流程利用废钢相比,废钢在转炉中使用时CO2排放是低的,2035年前,从经济性和合理利用废钢充分降碳的角度考虑,努力提高转炉废钢比、提高电炉的利用率。因此应根据废钢资源量合理规划电炉的建设与生产,只有电炉使用绿电时碳排放是低的。   随着社会Fe元素的积累,废钢循环量越来越大,电炉钢比逐步增加。预测至2050年电炉钢比将提高至65%左右,钢铁行业CO2排放将降低至5亿吨左右,届时电炉采用绿电冶炼,CO2排放将进一步降低。(魏新民 于国华) 编辑:张雨恬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MORE
22
06月
2024
处在转型关键期,无缝管行业如何抓机遇?
中国冶金报社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贾林海 报道     “我国无缝管行业目前正处在转型期,只有顺应市场需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钢管工业的崛起改变了其在世界钢管行业中的地位,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过去一年来,冶金行业充分诠释了‘不变的就是变化’。看似长路漫漫,但其实路就在脚下。”   ……   3月19日,由山东磐金钢管制造有限公司、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4年无缝管行业高峰论坛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来自我国钢管行业的30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我国无缝管行业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等话题进行进入交流。 钢铁行业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下游行业来看,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基础设施建设强度放缓,给钢铁行业稳运行带来了一定挑战,怎么办?   “钢铁行业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市场调研部副主任刘彪介绍,一方面体现在消费端,一个变化是建筑业钢材消费比重下降,另一个变化是建筑业钢材消费中板材品种增加。   “另一方面体现在供给端。”刘彪进一步解释,钢铁行业供给侧呈现出品种结构分化、钢铁企业发展类型分化等趋势。他认为,积极推动产业链走出去是化解当前矛盾的有效途径。   “未来一段时间,绿色低碳将成为中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刘彪认为,这是钢铁行业发展的必然路径,当前主要面临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挑战。他透露,钢协正在针对CBAM数据填报研究出台相关指南。   “中国钢铁产品及原料已经广泛参与全球化。”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钢铁品种研究员赵楠介绍,以无缝钢管为例,随着全球油气开发活跃,带动无缝钢管需求增长,2021年以来,我国无缝钢管产量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23年产量超过3500万吨,出口量达到566万吨,均创历史新高。   “不过,头部钢企全球化布局仍有差距。”赵楠坦言,根据2023年中国跨国公司100大及跨国指数名单,钢铁行业虽有6家企业上榜,但跨国指数均低于平均值。   赵楠认为,中国钢铁行业推进全球化具有一定迫切性。“这是行业进入调整期后的选择。”他以日本、美国等国家的钢铁工业供需演变、结构调整等的变化为例介绍道,“中国钢铁行业国际化发展顺应了新时代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要求,有利于促进我国钢铁产业优化全球布局、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与工业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消费国,粗钢表观消费量远高于工业发达国家,并且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还没结束,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钢铁消费都将处在弧顶区。”赵楠提出,中国钢铁产业大规模结构优化调整即将开始,企业有望通过兼并重组发展壮大。   围绕钢铁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江苏富实数据研究院院长蔡拥政介绍,当前钢铁行业正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逐步深入钢铁生产的各方面,如产品设计、铁水质量预测、过程控制、产品质量判定、设备故障诊断、铁前采购与配料优化、生产计划与调度等。   无缝钢管行业正处在重要转型期   “过去一年里,中国钢铁行业面临重重挑战,但总体依然保持了稳定发展。同时,我们看到钢材消费结构不断变化,板材持续强于长材。对于无缝钢管行业而言,现在处于重要转型期,越来越多钢铁企业开始调整产品结构,投向无缝钢管。”上海钢联联席董事长高波在致辞中介绍。   “近年来,我国无缝钢管产能迅速扩张,全国总产能已经达到4500万吨,产量突破3000万吨。虽然国内需求表现不尽如人意,但我国无缝钢管出口不断创历史新高。”高波说。   “目前,中国钢管产量占世界钢管总产量的56.6%~57.6%,其中无缝钢管产量占世界的67%~70%。”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管分会高 级顾问庄钢介绍。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无缝钢管产量达到3131.08万吨,达到历史峰值。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这将带来很大的市场,我们对此要有信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高 级专家熊建新介绍,新能源用钢管主要有风电用管、太阳能用管、地热用管、氢气用管等。   以石油化工用管生产企业为例,熊建新特别提醒道,钢坯外购企业要注重供应链稳定性,注重加热炉加热范围和温控水平提升。   “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无缝管市场呈现价格震荡、利润小幅回升、供给弱复苏、厂库偏高、原料价格大幅下降等态势。”上海钢联无缝管分析师陈凯榆如此总结这段时间的市场走势,“综合来看,我国无缝管市场呈现‘供需双弱’格局。”   从产业集中度的角度来看,陈凯榆介绍,近年来,我国无缝管产业集中度逐步上升,行业呈现出一个明显现象:“钢管企业强者恒强,越是头部企业效益越好,产能利用率越高。”   “必须认识到,需求可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去年,我国粗钢产量实现平控,很多地方产量还有增长。如此多的钢材,最终还是被消费掉了,这说明需求依然是存在的。”上海钢联钢材事业群副总经理冯锦云说道。 (上海钢联 供图)
MORE